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说的是德和位是什么,他们之间关係是什么。说德,这就离不开道了。德配什么位,荅案是道的位。德与道的关係是对应而统一的。道为体,为阴,为意思形态。德是道的应,为阳,为器形,为实用。它们是一体的两面。好的德对应好的道。不好的道会产生不好的德。这就是说,好的德只能配好的道,这就是得位了,如果是好的道配上不好的德,或者好的德配上不好的道,这就失位了道和德都不配位了。所以配位的德加上好的才干,才是执行道的畅通的最好保证。如若德不配位,则必有灾殃是一定的了。清除掉德不配位的人和事。是理智对我们的要求。这些都是我们华夏传统的优秀文化对我们的启迪。有百利而无一害。去其糟粕,发揚优秀传统是有一定道理的。这就是我的体会。
(德)是内在的,(位)是外在的,
当某个人由于某种机缘获得了外在的(位)时,如果不注重内在(德)的提升和修炼,往往隐藏了一种衰败的迹象。
虽然不一定很快的出现(灾殃)。
古人说借势,造势,运势,运筹帷幄,都是注重通过调整,运用,顺应等方法提升或者调整整体的(势),提高内在(德)的修养自然会更好的守住这个(位),从而降低甚至清除衰败的迹象。
德行很重要,不能简单的从字面判断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句话的对错。
德不配位,指的是一个人的品德能力不够,而其却居于不应有的高位。这种情况出现往往是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或传承有关,它使社会风气变坏,更使有才能的人心理不平。德不配位的人易遭人嫉,更易受到人关注,如犯错误,必被人放大,下场和结局不言而喻。
从社会角度讲,短时间的不正常是存在,而长期的发展,必然回归正常。不正常得到的,必然会在正常中夫去。德不配位的下场,必然是悲剧的。
意思是:
自身的德行及福报要与所处的社会地位及享受的待遇相匹配,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行事会受到报应即所谓的“反作用力”。
出自:
《周易·系辞下》。
原句: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译文:
德行不匹配位置,肯定有灾祸诞生。德行不行而位置尊贵,智力浅薄而谋略庞大,力量弱小而负担很重,都是不行的。
扩展资料
孔子把“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又分成了三个部分:
孔子在《周易·系辞下》有“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意思是:德行浅薄却地位尊崇,智商低下却图谋大事,力量微弱却负担重任,这样很少有不招致祸端的。
如果不能严于律己,加强学习,提升自我修养,那么越是当干部做官越是危险,小则害己,大则害公。
国家近年反腐倡廉,有许多***,也有许多小官纷纷***,正应了这句“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我身边曾经就有一位,靠着溜须拍马,捧红踏黑,当上了干部。当干部做官之后,也不学真本事,不修德,而是利用权力,干各种人所不耻的坏事。行贿受贿,买官卖官,***,包养情妇,私生私养……曾经也嚣张一时,但古话说得好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前年,他终于锒铛入狱,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有多大的能力办多大的事,自身的修养和能力不足,必招灾祸。只有二两的力气偏要干半斤的事情,只有一碗的肚子偏要吃三碗的饭,必惹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