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973年大阪夜间金库事件,是日本上世纪最有名的迷案之一,至今尚未解决。
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很清晰,时间1973,地点大阪市。不清楚的是夜间金库。这个金库是夜间开放的金库。当时的日本并没有自动存取款机,而“金库”则是一种银行新推出的简易“自动存款机”,银行打烊后,各个商户会把当天的营业所得存入夜间金库,第二天银行工作人员会把存款存入银行。
夜间金库属于日本三和银行,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银行,最早可以追溯到1656年创立的鸿池钱庄,后来改制为鸿池银行,1933年与三十银行、山口银行合并,改名为“三和银行”,当时是日本六大银行之首。
介绍完故事背景,正式给你讲这个故事。
这一天是2月25日,星期日,晚上,大阪梅田的一个服装店年轻老板来到三和银行梅田北支行的夜间金库存钱,发现夜间金库故障无法使用,联系警卫人员进行维修,最终发现,这个夜间金库其实是一个“假金库”,而这个假金库中已经存入了2576万日元,当时的日元购买力不亚于美元。
这个惊天大案,最终不了了之,但很多细节中可以看出,这个犯罪分子是一个天才。
当服装店老板来到夜间金库时,发现这样一张告示:
2月25日发生于大阪市北部梅田的三和银行(现在已和其它银行合并,改名为“三菱UFJ银行”)的假金库事件。梅田是大阪两处商业最繁华的地带,另一处是難波心斋桥一带。那时还是经济繁荣、灯红酒绿的泡沫经济时期,消费水平异常高。深夜甚至是凌晨打烊后的商户会把营业额的现金装入专用的钱包、锁好,然后存入银行在外墙上设置的夜间金库,翌日再和银行对账。日本比最早使用ATM自动柜员机的英国晚4年,于1969年开始导入,事件发生的73年ATM还未普及。但即使普及了,深夜就关闭了,几乎没有24小时的。
罪犯用三合板外加金属膜制作了假金库,挂在真金库附近的墙上,并把真金库上贴了诱导封条。真金库里不管存入多少都会掉入银行内,不会出现放不进去的情况。但假金库只是一个盒子,很快就装满了,而且变形了。犯人没想到会这么快就装满,事情败露,未遂。但最终未能破案,也过了时效,成了一桩未遂的疑案。经查假金库里已装入2576万日元(按现在的汇率计算,约合130万人民币)。
一是用户每月要交使用费,二是用现金的也少了,也不怎么利用夜间金库了。银行方面也需要人手清点入账,成本也不小。所以,现在日本的夜间金库已经很少了 。
1973年12月10日晚上,日本大阪市的一个金库遭到了一群武装劫匪抢劫。这次劫案规模巨大,抢劫者共盗取了当时价值超过3亿日元的现金、黄金和其他贵重物品。这起劫案震惊了整个日本社会,也成为了日本犯罪史上最为著名的案件之一。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警方进行了大规模的搜捕和调查,但一直没有找到任何重要线索。然而,1974年3月10日,警方在大阪市内一处公寓中逮捕了一名嫌疑人。这名嫌疑人名叫山口敏夫,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但他却被认为是这起劫案的主谋之一。
在接下来的审讯中,山口敏夫向警方供认了自己的罪行,并透露了其他劫匪的身份和藏身之处。随着警方的进一步调查,其他嫌疑人也相继被逮捕,最终所有的劫匪都被绳之以法。
这起劫案的结局是在警方的不懈努力和山口敏夫的供词下浮出水面的。这也成为了日本警方打击犯罪的一个重要案例,展示了警方的专业能力和决心。
谢邀!
1973年的大阪夜间金库事件到现在依然是一个谜案,处于未解决的状态。昭和48年2月25日夜间,在大阪梅田一位男性来到三和银行阪急梅田北支行的夜间金库进行存钱,发现该银行的夜间金库发生故障无法使用,于是按照“告示”的指示来到附近的金库。结果发现该处金库有些异样,于是联络警卫人员,最终发现该处金库为“假金库”,并非银行设置的金库。
1973年2月25日晚上,一位服装店的年轻老板(当时24岁)前来金库存钱,然而当他找到往常的金库时却发现下面的告示:
致尊敬的客户:
因锁事故,导致投入口发生故障。劳烦前往本银行设置在通用口的临时金库。
落款是三和银行,这名店长看到此处,按照告示上画出的简易图找到了临时金库的设置场所,找到了写有“夜间金库”的“临时金库”。外观是金属,看起来十分气派,这名店长丝毫没有怀疑。然而当他想要将自己的营业额放入夜间金库的时,却发现无法塞入,于是就拿着手往里塞,却听到了木头的开裂声,并且金库表面发生了鼓起。他用眼往里面看了一下,发现金库里面设置十分简单,从旁边竟然可以将存款直接拿出。慌张的店长赶忙找到警卫人员,然后联系了银行的警卫中心。此时这名老板并没有认为这个夜间金库是假的,只是单纯的认为是“银行设计失误”。
随后银行职员前来,这些职员竟然都不知道自己银行的金库发生故障并且设置了临时金库一事。此时,所有人才恍然大悟,这个临时的夜间金库是被什么人设置在此处,想要骗取储户的资金。此时已经有68家店主,共计放入了2500万日元以上的金额,如果被人拿走后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