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吹不黑,阿森纳就是签下贝利和马拉多纳也是如今这副鸟样,一个队长都可以送给竞争对手的球队,能指望什么?
工作中,制定目标极为重要。对于经营者来说,制定战略目标的意义胜过一切,想要成为一家什么样的俱乐部很重要。
阿森纳历史上不乏天才,法布雷加斯20出头就称为世界顶级中场,阿内尔卡当时可与罗纳尔多齐名,结果呢?阿森纳二话不说换钱去了。
阿森纳创队100多年,他们的目标一直是做一家不错的俱乐部,从未想过做成欧洲最佳、世界最佳,这种战略眼光上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到不了皇马、曼联甚至利物浦的高度。***总在冲击更高荣誉和获得现实回报中摇摆,而后者往往占了上风。
譬如早年30+的一岁一签政策,直接导致维埃拉、亨利这些功勋出走,球队人才断档、更衣室真空。阿内尔卡和法布雷加斯,也是因为阿森纳自认低人一等,不敢死磕而接受了对方报价,这是战略眼界的问题。如果阿森纳当年签下C罗或者梅西,结局是一样的,二人崭露头角之时,被皇马或巴萨挖走。
君不见阿森纳管理层***到了什么地步?球队支柱队长,竟然可以卖给死敌曼联,这得多不要脸才能干得出来。当年巴萨卖了菲戈,是因为违约金条款的被动之举,阿森纳这个完全不同,哪怕降价卖给国外球队,也不该卖给国内死敌,如果这点傲骨都没有,阿森纳真是扶不起的阿斗。
是不是美国人做老板,跟球队的成败并没有直接关系。
美国人有好几亿,你能说所有的美国人当足球队老板都是同一个水平吗?
就好比马云是中国人,我也是中国人,你能说我当老板的水平跟马云就是一个级别吗?
当然不能!
同样的道理,可以放在利物浦、曼联和阿森纳身上。
这几支足球的都是英超联赛的传统足球豪门,由美国人来当老板,可问题是,利物浦主帅克洛普绝对的话语权,在建队理念和引援方面,克洛普是可以说了算的,利物浦高层只是负责配合出钱而已,这才是真正的“职业经理人”。
这几个赛季利物浦在引援方面相当成功,像萨拉赫、马内、范迪克和阿里松等人,都成为当今足坛顶级足球巨星。
至于曼联和阿森纳,阿森纳的高层是把阿森纳完全当成“摇钱树”,不但不投钱买人,还喜欢卖球星,只要靠卖球星才能维持得了生活的样子,这样的老板对球队的战绩要求也不会高。
阿森纳卖人卖得肾亏,曼联赚外快赚得手软,就利物浦把钱花到正道上了!
1、阿森纳老板克伦克买下阿森纳之后,就把俱乐部当成了“生意”,自己一分钱不出,就指望着“总经理兼主教练”的温格“卖队长”挣钱建球场。
一年一个队长,几个赛季下来,阿森纳腿软脚软,那个永动的争冠“大腰子”都出了毛病!最后连温格都在一片骂声中离开了兵工厂,可谓是“杀鸡取卵”,得不偿失!
2、曼联在弗格森退役之后,凭借着当年的余威,在商业推广市场上做的风生水起,从球衣广告到电视转播,再到啤酒、拖拉机的合作伙伴,一时间,球队经理三德子成为了俱乐部最能挣钱的人。
后果却是,一心挣钱,却把“曼联的初心”给弄丢了!三四任主教练,都没有给球员继承红魔的精神,“阵痛”最终演变成了“长痛”,至今未消……
3、利物浦相对来说好很多,至少,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那就是:英超联赛冠军的零突破!
利物浦的老板起到了两个作用:
第一,他知人善任,信任主帅克洛普,放手去干;
第二,他舍得花钱买人,包括萨拉赫、马内、范迪克、阿利森等一批主力球员,基本上整整11个首发,都是克洛普到球队之后买来的。
如此对比,你就知道为什么利物浦能取得成绩,而曼联阿森纳双雄却一事无成、长痛不已了吧?
套用一句话:成功的俱乐部都是相似的,不成功的则各有各的不同。利物浦的崛起有目共睹,同样有美国老板的曼联和阿森纳则有着各自不同的原因。
利物浦在夺得本赛季欧冠后,历史上6次欧冠冠军成为皇马和AC米兰之后获得冠军奖杯第三多的球队,成为英超在欧冠赛场最成功的球队,这其中红军老板约翰.亨利功不可没,正是亨利的英明决策才让利物浦逐步复兴并且在本赛季再次封顶欧洲。在主帅使用方面他知人善用,用人不疑,不久之前还有人在问克洛普执教利物浦快四年了一项冠军奖杯都没拿到为什么还不下课?事实上在2016/17赛季克洛普率领的利物浦在英超连战连败,媒体都在报道渣叔即将下课,但正是亨利的信任与支持让利物浦收获了丰厚的成果!亨利对于克洛普的信任还体现在引援方面,范迪克、阿利森都是打破记录引进的,但正是两人加盟后利物浦才稳定了后防成为一支真正的强队。
曼联的商业运作是非常成功的,但是自从弗格森退休后曼联便进入了动荡期,红魔的主帅走马灯似的换人,但荣誉簿上却不见收获,本赛季索尔斯克亚中途接手,曼联也再次一无所获。莫耶斯接任弗格森,曼联与莫天才签订了6年合同却不满一年便解聘了他;范加尔也同样未能履约完自己与曼联的合同,同样遭遇的还有他的继任者穆里尼奥。曼联在转会市场上一掷千金,却对主帅任命没有长性,因此就陷入了恶性循环,复兴仍旧遥遥无期。
阿森纳与曼联还是不同的,本赛季美国老板克伦克从俄罗斯寡头乌斯马诺夫手里买下来30%股份,随后便将剩余股份收购,阿森纳彻底成为克伦克的私人财产。在俱乐部经营上,克伦克的政策是自主经营,而他本人则是一个大子不出。被认为已经过时的教授温格下课后,阿森纳面临重建,兵工厂的转会预算只有7000万镑,其中还包括了出售沃尔科特,科奎林,吉鲁等人的钱,而在今年1月份急缺边锋的阿森纳因为没有转会资金只能从巴萨租借来了丹尼斯.苏亚雷斯,今年夏天与阿森纳联系在一起的大都是籍籍无名之人,而像马诺拉斯,穆里耶等人只是停留在媒体报道的信息上。阿森纳可能对主帅有耐心,但是在当今世界足坛金元足球的天下,兵工厂与之格格不入,长此以往不要说复兴,就此堕落也用不了多久。
温差签、最已阵几乎成了前些年教授的代名词。不过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应了教授的慧眼识珠、别具匠心。2003年的梅西只有16岁,2004年的C罗19岁,但是这时的绝代双骄就已经展示出了过人的天赋。
2003年的拉玛西亚正处在动荡期,队内的青年才俊纷纷出走,温格正是在这个时候向梅西和法布雷加斯发出邀请,虽然最后时刻巴萨终止了梅西的谈判,但温格还是成功的带走了小法,曼联在2004年带走了皮克。正是巴萨的最后时刻的决定成就了这十年的巴萨王朝,成就了梅西。
2003年的C罗还是里斯本竞技的一个毛头小伙子,他沉醉于在边路各种华而不实的盘带,以过人和戏耍对手为乐。温格也是当时C罗众多的追求者之一,但是他最后选择了曼联。可以说这个时候的阿森纳无论是财力还是竞争力都还是不错的,教授看人也是非常准,但是因各种原因未能签下这两位未来的巨星。
不过小编认为,即使当年的阿森纳能够签下这两人,阿森纳也不会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原因很简单,以阿森纳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留不住梅西、C罗这样的球星。
可以参考2009年C罗转会皇马,当时的曼联已经是最顶级的豪门,各方面都要强于阿森纳,但是仍然留不住C罗。同理,如果这个时候巴萨来召唤梅西,梅西会和小法一样义无反顾的踏上回家之路。
所以说,温格当年即使能够签下绝代双骄,也不过是能够多拿几次英超冠军,或者夺得一次欧冠,梅罗二人终究还是要各奔东西。